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教学管理制度文件
控制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专业关于重点建设课程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19-01-09 阅读次数: 1211

控制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选专业关于重点建设课程的实施意见

(控成教〔20147号文件)

2013315日公布)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0230号),经研究,决定在全院实施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全面地推动我院的课程建设,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为此,特制订“控制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专业关于重点建设课程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玛雅吧 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衡量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标志,切实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整体化建设原则

重点建设课程可以是单一课程,亦可为课程群。以建设课程群为重点,加大课程整合重组的力度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性。

2、“求新、求变”建设原则

重点建设课程(群)在内容上要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要能够适应其不断发展,给课程继续建设留有空间,给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展留有空间。

3、“ 求活、求异”建设原则

重点建设课程(群)在设计和组织上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课程建设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为前提,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4、学产研相结合原则

重点建设课程(群)要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简化繁琐的理论公式推导过程,注重结论的分析和应用。重在凸显应用性知识、应用性技术及综合技能,突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课程建设与课程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走学产研相结合的课程建设道路。

5、一体化建设原则

重点建设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一体化”。 新增或综合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教学内容应沟通连贯,融为一体;理论课与实践课要配套完整,关联一体;传统形式的教材与现代化多媒体教材要相辅相成,合成一体。

三、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群)的基本要求

1、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要能够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课程建设规划要做到起点高,有创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要符合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通过建设要争取达到省级优秀课程的标准。并且时间安排要合理,原 则上单一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1.52年,课 程群建设周期一般为22.5年。

2、完善课程管理制度。通过课程建设,完整规范教学文件和教学指导文件,要求健全建好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程考核标准、教案等资料。健全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制度。

3、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课程建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高,教学研究成果突出、课程改革和建设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课程师资队伍。

4、优化教材建设工作。通过课程建设,健全一套能够较好地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选用教材或校本教材,要求教学内容精选优化,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并要求健全相关的配套资料,如教学指导书、辅导教材、多媒体教材等,以适应多样化教学的需要。

5、通过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大纲必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同时要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思路,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时代的文明和进步,并且符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精神。教学大纲要有鲜明的特色。

6、通过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大纲规定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实施,保证实验课程的开出率、开课条件和开课质量。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相关实践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课程的一流水平,具有使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科研的良好条件。

7、通过课程建设,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求采用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提倡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元化。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通过课程建设,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考核标准。根据课程性质,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积极采用各种考核形式,如开卷考试、口试、操作、答辩、现场测试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要求结合考核结果和课程教学进行总结。

9、通过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质量要有明显提高,课程主讲教师教学考核要求达到优良,相关教师学生反映均良好,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效显著。

10、通过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小组全体成员的课程理论水平,要能够形成有高度、有创意的新的课程观。原则上要求课程小组每年在一级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发表相关的专业论文1篇。

11、课程群由3门(含3门)以上课程组成。课程群建设在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体现课程整合重组的力度大,科学合理;必须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必须保证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逻辑性;必须做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课程群整体运行协调。

四、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群)项目的申请程序

重点建设课程是在课程建设常规工作基础上对课程的进一步提升,是学院重点支持建设的项目,其申请程序如下:

1、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系(部)推荐,报送科产处。

2、所申请的重点建设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群项目,必须填写《控制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专业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申请表》(见附件)。

3、所申请的重点建设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群项目,其课程负责人条件必须符合《控制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实施办法》。

4、在个人申请,系(部)推荐的基础上,由科产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所申报的课程及课程群项目进行评议和审核,报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院重点建设的课程及课程群。

5、重点建设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群项目的申报,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项目的数量和学院对其支持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群)项目及专款的管理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综合性成果,重点建设课程是学院立项研究并实践的课题,学院对其支持将体现在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同时将加强对项目和专款的管理。

1、项目的确立原则

1)优先支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且课程重组整合力度大的课程及课程群建设项目,特别是课程群建设项目。

2)重点支持受益面广,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重大作用的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建设。

3)适度支持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建设。

2、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1)对于重点建设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群,学院将在师资引进、与课程配套的仪器和设备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拨专款给予支持。

2)专款是在年度教学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增拨的专项费用,以建设项目为依据进行计划和核拨,主要用于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学习调研、教材建设及课件开发等方面工作。

3)提倡各系(部)和课程小组多方筹集资金进行课程建设,对于课程小组自己争取到的课程建设经费,学院将给予相应额度的支持。

3、项目及专款的管理职责

1)科产处负责全院项目和专款的统筹、分配和管理。负责受理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的申请,并 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和审批;负 责制定年度建设项目的经费分配计划;负责对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组织期中检查和终结验收;负责对专款使用和完成情况进行年度总结。

2)各系(部)负责本部门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负责组织本部门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的申报和部门统筹;负责对项目建设过程和专款使用的指导;负责本部门建设项目的自查和验收准备;负责对本部门重点建设课程完成情况进行年度总结。

3)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建设及专款使用负全面责任。负责填写《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申请表》和签订“专款使用协议书”; 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负责做好项目及专款完成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准备工作。

4、专款的使用办法

1)专款使用由科产处统一管理,专款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根据批准的《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申请表》及“专款使用协议书”。

2)专款使用的操作由项目负责人依据批准金额具体执行,系(部)监督,科产处审核,分管院长审批。

3)专款按年度进行核拨,如需要作一定的调整和变动,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科产处审核并进行调整,但资助总额不得突破。

5、项目的检查和验收

1)各系(部)要重视重点建设课程的过程检查,每年年底必须组织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进展情况的自查,及时指导,及时总结。

2)科产处必须对全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组织期中检查,对未按进度和要求进行建设的课程小组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按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

3)专家组由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根据课程性质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4)在重点建设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群项目完成后并准备接受验收前,项目负责人要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结,其 主要内容包括:该 课程和课程群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情况、理论依据、主要思想和措施、创新与特色、实践效果、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等。各课程小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资料的积累。

六、几点说明

1、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及重点建设的课程群,如未按进度和要求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将减少项目所在系(部)来年的指标额度,并将验收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教学科研能力考核的依据,同时作为对系(部)工作考核的依据。

2、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及重点建设的课程群,必须参加学院优秀课程的评估。

3、本实施意见由科产处负责解释。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高浪西路1600号 邮编:214121
Copyright 2018 玛雅吧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25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