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玛雅吧 爱尔兰学院的“爱国·逐梦”实践团队于7月下和8月上旬深入靖江市的“全国绿色小康村”——徐周村,调研学习徐周村的小康路、致富经,在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情况与当地居民的切实需求后,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活思路·开眼界:创新发展思路,谋乡村发展新道路
上世纪的初“跳跃”:在走访调研中调研团了解到,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有效释放农业活力,徐周村紧紧抓住机遇探索农作物增产增收方法,经过反复尝试徐周村棉花等农作物产量从垫底村一跃成为镇第一,并连续多年蝉联第一。周边村庄争相效仿徐周村的“成功经验”,徐周村的优势逐渐减弱,而此时的徐周村村民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村支书徐忠祥同志开始思考徐周村的新出路。经过反复斟酌考察,徐老书记毅然向镇政府请示,立“军令状”,带领村民果断改革,推行土地流转。徐周村因此率先走上了农村结构调整之路,引入苗木、花卉、芦笋、葡萄等种植,有效地带动了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真正达到村级增益、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新时代的再“转型”:当前徐周村土地流转已达100%,但社会上农民生产合作社的数量、规模大幅攀升,徐周村的农业合作遇到了新的难题——难拓展、难管理、难收益。看到了农业的危机感,徐周村在徐忠祥老同志的带领下再次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用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促进新农村建设,用全域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用“旅游+”的模式统整农业体验与民俗文化,再次找准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当前,“生态采摘走廊”一期工程已完成,有效将村内农业项目串联成线。二期工程正在精心打造综合服务区、商业街、乡村民宿、小吃街、亲子乐园于一体的休闲服务区。此外,徐周村正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徐忠祥老书记在与同学们亲切交谈的过程中提到:“我们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固步自封。要敢想敢做,还要乐学擅学,学新知识、新技术。”
守初心·担使命:怀揣初心使命,逐乡村振兴中国梦
在走访中,实践团认识了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放弃来北京的高薪职业,毅然来徐周村这片土壤上逐梦,一手缔造了徐周村的“芦笋王国”。从大学生、城市白领到农民,王宁和他的妻子韩庆雯在徐周村原本空荡的土地上架起了大棚,还潜心培育出罕见的紫色芦笋,获得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认可;不断延伸产业链,探索芦笋深加工,开发出系列产品,与食品公司合作,芦笋远销海内外。他们还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创业、就业,有村民在他们基地承包芦笋种植,村内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则到基地帮忙采摘芦笋,加工包装芦笋,贴补家用。在徐周村紧锣密鼓的打造农旅结合的当口,王宁夫妇忙着搞起了民宿、芦笋一站式体验馆,努力实现芦笋的一二三产融合,让芦笋王国成为徐周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在徐周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许多与王宁夫妇一样怀揣着初心使命的人在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从半世纪执着扎根于徐周村的徐忠祥书记,到新一代村委成员,再到每一位村民,大家都在为把家乡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勤反思·促实践:反思发展现状,为乡村发展注新力
团队成员在走访基础之上,向村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乡村发展现状的看法与意见。团队成员及时分析整理徐周村村民对于家乡发展的意见看法,并与徐周村村委交流商讨,结合村民的需求与村委的意见,团队先后开展了“民法典”进乡村、“垃圾分类回收”知识上门宣讲、芦笋基地杂草整治、探望空巢老人与农业科技馆参观讲解多项实践活动。切实参与到徐周村建设中去,为乡村建设尽了绵薄之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写进党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部署。玛雅吧 的学子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队员们通过实践明确了“踏实提升专业素养,服务三农”的人生目标。至此,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但服务乡村振兴还在路上。
大学生在采访徐忠祥老书记
大学生在街头向村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
实践团成员参观徐周镇芦笋种植基地并合影
(爱尔兰学院撰稿/供图:徐娜娜审核:孙台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