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
(1587—1641年)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先驱。
他22岁开始出游,历时30多年,迹及苏、齐、鲁、燕、浙、皖、闽、赣、豫、陕、鄂、粤、晋、湘、桂、黔、滇,涵地质、地貌、水高、河道、文化、历史、民俗、物产诸项,著有《徐霞客游记》,计60万言。
徐霞客故居坐落在江阴市霞客镇(原名为马镇)南岐村,这里是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江南水乡,它北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35公里,南临无锡城区15公里,东靠沪宁、锡澄高速公路。
徐霞客故居有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故居
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后年久失修,至1984 年仅存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现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为明式建筑
。大门门庭悬挂着陆定一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有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其中第一进前为天井庭院,两侧为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徐霞客生平事迹及溶岩标本。第二进天井右侧
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亲手移植,距今已有400多年树龄。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有徐霞客画像,陈列着当代书画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以及近年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的各地风光照片。
晴山堂是徐霞客在天启元年(1621年)为母亲祝寿而建的新堂舍。其名来自于徐霞客请人绘制的《晴转南山图》,取其晴山二字。堂中的石刻原为纸书,是表彰他祖辈的诗文、记、序、传、志及他为母亲八十大寿邀请四方文人墨客题作的诗图,他将这些镌刻于石,砌嵌在内壁以示纪念。现在的晴山堂是1977年重新修建的,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间,90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诗文、传、序、记、赋等共95篇,计76块石刻,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很为珍贵。
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为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徐家祖坟迁入。墓前竖有清初原碑,墓后灰色围墙构成一把太师椅的式样,意在让为祖国科学事业辛勤奔波一生的徐霞客安然长眠,两侧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和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撰写的碑文,整个墓陵肃穆幽静。
仰圣园是家乡人民为了表达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纪念,于2001年徐霞客逝世360周年之际建成的江南园林。该园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占地20亩,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其中的徐霞客游记碑廊长250米,以《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为主体碑文,计有132个条目135块碑刻。碑廊的书法家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中国书法界的最高水平。
胜水桥始建于明代,桥长19.40米,宽2.50米,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据传是徐霞客当年出游船只停泊处,此桥亦有400年左右的历史。1985年重修,但它保持着明代
江南小桥的风格。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德育教育基地,每天来参观的学者、游客络绎不绝。
罗汉松
晴山堂
晴山堂时刻
思霞厅
胜水桥
徐霞客墓